1月至5月,青岛的消防官兵们从各种大大小小的火场中疏散了1200多名遇险市民。在遍布浓烟的火场里,戴着空气呼吸器的消防官兵要做到又能灭火又能安全地疏散遇险市民,沟通是门学问。昨天,记者探访了消防官兵在火场救援时的特殊语言:绳语。
昨天上午,记者在青岛消防特勤二中队的训练场地里看见,几名消防官兵正在光线昏暗的训练室内练习火场侦查。火场入口处有一盘直径约5毫米的绳子,它可以提醒消防官兵如何从火场撤回到入口。三名消防官兵腰间的金属扣都挂在这根绳子上,每推进一步都会握一握绳子,用脚探一探前方的路面。
“这根绳子是荧光导向绳,有了它就不怕找不到撤退的路了。”官兵们和记者说,呼吸器只能提供45分钟的空气,一旦温度上升或者空气即将耗尽,需要及时撤出。前进或后退,绕行或清除障碍物,消防官兵都要通过这根荧光导向绳及时传递消息。
消防官兵们和记者说,火场侦查,一般会组成三人战斗队形,打头阵的“尖兵”会拿着热成像仪和手电筒寻找火源,副手会端着水枪在一旁掩护,身后的安全员会牢牢把住导向绳。一般来说,“绳语”有以下三种。“尖兵”用力扯一下,说明能够继续前进;扯两下,说明前方有障碍物,需要转弯;“尖兵”扯三下,证明前方有危险。和“尖兵”一样,负责掩护的副手和安全员也能够最终靠拉扯绳子向前方传递信息。
除了“绳语”外,消防官兵可通过手势打出“手语”,提示出水、加压、减压、前进、撤退、跟我来、收拾器材等。消防官兵也可利用消防车车灯或者身后的照明灯能打出“灯语”,提示楼顶的消防员出水、停水、加压或者减压,当然,也可以提示前方即将遇到危险。“一般三个长时间照射、两个短时间照射,‘三长两短’证明有危险。”消防官兵和记者说。不过,相对于对讲机,绳语等只是辅助通信措施。“大家之间更多的是靠默契,靠长时间战斗积累下来的信任。”消防官兵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一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